查看原文
其他

时速350km的高铁,多久能开到NYU?

上海虹桥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2022-11-13


申请季,什么样的活动是好活动?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对Frank来说,活动和他的兴趣紧密相联,对交通系统的狂热,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活动,也圆了和NYU的缘分。


基本信息


Preferred Name:Frank

就读高中:北京二中国际部

录取大学:纽约大学(ED1)

申请成绩:GPA 3.82/4.00

TOEFL:110(拼分116:28+30+29+29)

SAT:1470(320+350+800)

SAT2:数学2 800 物理750 化学780

AP:微积分BC 5(微积分AB 5) 微观经济5

 

初识NYU

 

与其说是和纽约大学的缘分,不如说成是我与纽约的缘分。我对交通系统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我想把脚步留在每个国家交通系统最发达的城市。



夏校前夕,我每天都在订机票的网站上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转机方式,而在纽约中转机场,则成为了我的不二之选。从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到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我得以乘坐纽约轨道系统里的无数条线路。

 

凌晨三点踏出Penn Station-New York的我,看到远处34街泛着闪闪灯光的帝国大厦、马路夹角仍旧营业的三明治店、卖唱歌手在地铁站里引来的一大波人流、时代广场上闪过的股票指数、甚至是出租车计价器显示的$80,组成了我对纽约这个城市的最初印象:洋气。



我庆幸在夏校认识到了最出色的朋友们,无时无刻的交流,让我对整个大学申请有了除排名之外的认识。

 

“学商那你去NYU啊”

 

哥们的一句话引发了我周围人一系列的共鸣:

 

“这学校可是在曼哈顿啊”

“你这等于一脚踏进华尔街了”

“满地的实习岗位”

“回国也不用转机了直飞13小时就ok”

“咱几个数学系的考虑一波Courant Institute多香啊”

“要我说这学校给个前30都偏低了”。

 

那晚,我们躲着RA的突击查房一直聊到了两点:那是第一次和别人认认真真的讨论着未来的感觉。我们讨论了多少个学校我不记得了,但是我知道“纽约大学”这个学校以及对它铺天盖地的夸赞,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和标化那点事


对于在托福备考初期让中国学生最头疼的听力和口语,也让我倍感折磨——听力首次模考5分和阅读首次模考8分让我几乎以为自己没有学上了。

 

我的一位听力老师曾经说过“你的初始成绩决定了你的最终成绩”,对此我并不认同:我很反感在任何事情的最初阶段,就赋予其一个主观的评价。

 

为了防止听力lecture里的一串单词都不认识,或者看不懂阅读的长难句,我从熟悉单词书开始,每天一个list成为家常便饭,后期为了增强记忆甚至自己制作了默写清单;中午端着笔记本跑去图书馆练精读精听;晚上固定的口语和写作,也很庆幸最终考出了满意的成绩。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我的托福文件夹

 

提到SAT我只会用遗憾来形容。坚信着“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的自己,对于SAT这一与托福同等重要的标化考试,对于备考也丝毫不含糊。自己也不记得每套题刷了多少遍,以至于后来看着阅读的某篇文章都能精确地报出年份。

 

可是在2019年10月的香港,天公并不作美。废青们砸碎了香港的地铁和街道,也砸碎了我期待着再次相见的梦校。

 

从常规的出分日期到最后提交ED申请,中间的两周时间,可以称之为我高中三年最煎熬的日子。我通过每天找升学指导聊文书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看着和自己托福不相上下的人考出了我梦寐以求的分数,内心的不平衡与深深的自卑感由此爆发。


 

那几天每天晚上自己照着镜子,忍不住给自己一个巴掌,后悔没有听从老师“最好别去香港考试”的建议。自尊心极强的我,甚至想过想要gap一年申请。可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时间最终解释并证明了一切,现在再提起那次考试,我总是会用“知足常乐”来提醒自己:“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香港迟考导致没赶上返京航班

于是去了中国的另一个“京”

 

活动:以兴趣为支撑点


高一暑假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一些同学会选择商赛、做公益而不是刷标化。但是后来逐步接近申请季,我才发现了活动在整个申请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在文书的结构中,活动就是一个穿梭其中并给每段内容做支撑的部分。不同于生硬的活动列表,我更倾向于在文书里表达出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活动。

 

我在班内担任班长,其实相对于本部来说国际部的班长工作量小了很多,职能包括偶尔参加本部在一些重大活动之前的准备会议,以及每天日常负责早上收齐、下午归还同学们的手机。高中三年不同于初中,我在班长的工作中更加注意于沟通与联络。

 

我同时在学校AMO高数社担任副社长,负责AP微积分AB的教授与备课工作。我很乐意将平时所学传授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让他们在高二学习难度较大的微积分前先接触一些基本的微积分知识。同时我也将社团建‍设成为国际部规模最大的社团,这也为我积攒人脉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偶尔还会客串一下主持人这个工作,从戏剧节到新年联欢会,都会有我的身影。我也随着年龄与写作水平的增长从原先的“小白”到最后负责检查所有人的稿子。我向往那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这一定是比托福口语更能锻炼一个人的自信心的竞技场。

 

我最引以为傲的活动,就是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嗯,高铁,是轨道上飞驰的列车,而不是化合价为6的“高铁”(雾)



我的老家在江南,所以学生时代寒暑假往返于北京和老家之间于我是一种常态。

 

小时候的我喜欢坐在卧铺车厢的过道旁,看车站的人来人往。后来动车组的出现,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强烈的喜好,北京一跃成为了我最初的“大本营”,在北京地铁2元时代,我用一个下午搭乘北京地铁路网几乎所有的线路。

 

我甚至为了体验高铁新车型,特意买一张车票去邻近的城市,比如廊坊、涿州。即使是目前地铁13号线能到达的北京北站(西直门)-清河站区间,我也会毫不吝啬的去买一张高铁二等座,去拜访一下停在站内的复兴号动车组。



逐渐的,我的大脑装下了整个中国的铁路网,甚至熟记北京几大站高速动车组的担当铁路局、交路、和停站。给别人制定性价比最高的出行方式,选择最合适的列车,就是我的部分职责所在。

 

“不就是单纯坐车么?这俩有什么区别吗?”

 

旁人偶尔会用这样的话语表达他们的不解,其实,若以一个车迷的身份来解释,速度上限、担当的路局和车底、甚至交路都是不同的。

 

后来,这一计划遍布全球,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乘坐轨道交通。外人看来的一次再平常不过的通勤,在我看来恰恰是一种享受。从上个世纪的绿皮火车,到2007年的夕发朝至,到如今京沪之间4小时的旅时,我有幸亲自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发展。

 


当高铁走进文书


“Standing on a train platform, I recorded another high-speed train entering the station.”


求同存异,高铁,恰恰是成为了我大学申请的文书一个永远逃避不掉的话题。

 

主文书描绘了我从小时候纯属以坐高铁为乐趣,到后来通过一些活动来逐步提升我对高铁的研究,比如,我会记录北京南站京沪高速场每天进出站列车的时刻,通过自己建立模型,来分析铁路运行图,甚至利用我夏校所学到的统计学相关知识,向教授和同学全方位分析高铁与飞机的利弊。



用我作为一个申请者的话来说,主文书就是通过独特的经历,向招生官表达出一种“非我不可”的感觉。感谢我自己和我的升学指导,通过短短600字得以融合我的学科兴趣、最喜好的活动,以及对学校的钟爱。


 

文书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通过罗列自己的活动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


多数人对于数学的概念就是枯燥乏味。但是仔细一想,大到高速列车的坐标参数,小到出门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咖啡,似乎都逃不过数学这个学科。因此当时选系的时候,我的目标很明确。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数学于我而言恰恰是一个深入工科或者商科的基石。


而至于未来确切的学科领域,那就要用大学四年的时间来发现了。


 

超级英雄的老家,我来了!


申请季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录制自己的reaction video。所以我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

 

ED的申请提交之后,虽然我是大半个理科生,但是遇到迷信这种事情还是会选择啥都信系列。我找过班上暗恋的女生、找过班里同学帮自己抛硬币、找过自己标化培训的老师、找过自己的升学指导、上过知乎发提问等等一些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方法。


即使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跟我说“黑哥(我在校外号,由于肤色偏黑)你这成绩纽大不可能拒你啊”,“你都坐炕上了还想啥呢思考一下去哪儿玩吧”,我内心还是如同波涛汹涌。


 

放榜前一天的晚上,我看申请群里NYU官网Instagram的截屏说12号下午放榜(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3号凌晨)。像复联四里的奇异博士那样,我在脑海里闪过了无数种可能的结局。十点多难得帮老妈晒了个衣服,拖到十一点多去洗澡,守个零点给自己发个成年快乐,匆匆睡去。

 


难得睡着了,庆幸成年十几分钟后的自己变得成熟。

 

一点半。没出。

两点。没出。

四点半。Portal更新了今天放榜的消息,但仍旧没出。


五点半。我起床了。看见申请群里999+条的消息,密码背的滚瓜烂熟的我,登上portal,直到看见那行期待了一个多月的话映入眼帘:


“On behalf of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it is my honor and privilege to share with you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at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the NYU Class of 2024. Congratulations!”

 

2019年12月13日05:32,在成年的当天,我成为了纽约大学2024届新生。



那天早上我还是表现得不太成熟,我也不记得我把offer发给了多少个人。那天早上我没有吃早饭,洗漱的时候蓝牙里放的是The Avengers的主题曲。


纽约,超级英雄的老家,我来了!

 


👉《首届AP线上考试兵荒马乱实录》


👉最新!AP将提供exception test,错过补考申请的考生有救了!| 附时间表



TD的办公地址如图👆 欢迎各位TD的小伙伴来参观,想来见到可爱的老师们可以随时和TD小马甲预约噢~我们在这里等你!


* TestDaily是由北美留学领域的教学和申请专家创立的线上教育团队,专注于为北美留学生的备考和申请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服务,至今已经服务超过20万人次。


团队本着专业、务实、可靠的工作品质,设计了一系列质优价廉的留学语培和申请产品,受到广泛认可。产品和服务详情,请查看公众号菜单「TD好课」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